中国骨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现代化的三农力量

时间:2023-04-13 16:00: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会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农业农村在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我们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有效路径。

现代化是一场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从西方国家发展经验看,其现代化多是一种“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而在我国,由于国情农情有别,历史条件不同,现代化呈现一种“并联式”发展过程。虽然是并联、相对同步,但发展速率和成效并不均衡。“四化”之中,农业农村是最大的短板,但也是最有后劲和潜力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总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已经相对完善和普及,下一步的投资空间有限,但在广袤农村地区,还有不少需要填补空白或提质提标的地方,特别是以往的历史欠账亟须补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步伐加快,农业农村这片“蓝海”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有研究表明,未来5-10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乡村建设等项目实施,将释放投资需求近15万亿元。农业农村可腾挪的空间、可投资的领域、可激发的动能十分巨大,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巨轮乘风破浪的重要动力。

我国是农民大国,让数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无疑是一个震古烁今的壮举,能够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有专家曾算过一笔账,眼下还有2.6亿农民处在“一脚在城,一脚在乡”的城镇化大门口,如果把这部分人转换成城镇户口,即使工资没有提高,都能提升27%的消费。还有专家测算,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消费加快升级,预计每年可新增2万亿元左右消费需求。和拉动消费相比,中国农民身上所蕴藏的无比丰厚、源远流长的首创精神,更加令人赞叹。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广大农民还将贡献出更多智慧、释放出更大的创造动能。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历史阶段,三农发展前景广阔,潜力无限。我们必须牢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畅通工农城乡循环,积极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纵深。如此,我们的现代化之路才能走得又稳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