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9-07 16:31:10

1.jpg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是中国保健协会主管、中国保健协会和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医药卫生专业刊物,每月上、中、下旬各出版1期,全年36期,国内刊号CN11-5786/R,国际刊号ISSN1674—4721,邮发代号:2-515。本刊系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论文发表后2~3个月可在上述网站查询。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坚持“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办刊方针;建立了30余人的专职编采团队,导入了现代化的先进期刊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制订了系统、规范、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编采流程,坚持以质取稿的原则,严把稿源、审稿和编校质量关,保证了杂志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根据202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数据显示,在扩刊版收录的117种中文医学综合类期刊中,本刊总被引频次为17994、排名第9位,影响因子为1.838、排名第25位,学科扩散指标为8.20、排名第10位,学科影响指标为0.82、排名并列第9位,基金论文比0.361、排名第48位,引用刊数1017、排名第11位。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以“推广医药研究成果、交流医药临床经验、报道医药发展动态、促进医药卫生发展”为宗旨,设有论著、综述、放射与影像、麻醉与疼痛、器械设备、医疗管理、医药教育、调查研究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医学、预防医学、卫生研究栏目近30个,栏目几乎涵盖了医药科学门类的二级学科和部分三级学科。是广大医药科研、教育、医护、药事、经营管理等人员了解医药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发布医药科研成果,学习经验、探讨难题,交流、提高业务学术水平的得力助手和发表医药科研、学术论文的阵地。

       《中国当代医药》报道领域广、稿件容量大、审稿专家多、处理稿件快、编辑效率高、发稿周期短、服务意识强。重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及各类原创性论文。对于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科研课题产生的论文及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论文本刊可予以优先审稿、快速发表。

       要求:稿件要求6500~10500字符(含空格),论著、综述8500~10500字符,引用参考文献不低于20条。稿件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全称和科室、邮编、中英摘要、关键词、正文(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图、表、照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属于基金项目、科研课题立项资助的论文须在作者单位下方位置显著标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并同时发送证明文件扫描件。文稿中的外文字母和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及除英文以外的文种请标示出来。来稿须注明作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毕业院校、学历、学位、学习专业、工作单位及科室、职务、职称、办公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内容。通讯作者需在名字右上角用“▲”标注。

        稿件请通过E-mail发送至本刊投稿信箱,或通过本刊网站网上投稿平台投稿。作者委托他人投稿的,须注明联络人姓名、单位、电话、手机、电子信箱及与作者关系。不得委托论文中介性质的单位或个人投稿。

        本刊来稿必复,自收稿之日起10~15个工作日内发给作者稿件处理通知,凡投稿超过20个自然日未接到本刊任何通知的作者,请及时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