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一文汇总: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时间:2024-02-23 10:46:21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精确的计算和评估对于确保患者接受合适的治疗至关重要。无论是在判断肾脏功能、调整药物剂量,还是预测疾病的预后,一系列精确的计算公式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便于医生们高效、精确地进行临床判断,医脉通精心整理了一批常用临床医学计算公式,以期为大家的医疗实践提供助力,为您的临床决策过程提效。
1.eGFR肾小球滤过率(CKD-EPI 肌酐)计算公式(点击快速计算)
2021 eGFR = 142 x (Scr/A)^B x (0.9938)^年龄 x C(Scr:血清肌酐)
(1)女性 C值:1.012
Scr≤0.7mg/dL,A=0.7,B=-0.241;Scr>0.7mg/dL,A=0.7,B=-1.2
(2)男性 C值:1
Scr≤0.9mg/dL,A=0.9,B=-0.302;Scr>0.9mg/dL,A=0.9,B=-1.2
2.eGFR肾小球滤过率(2006年改良的IMDS-MDRD)计算公式(点击快速计算)
eGFR=186 x Scr^(-1.154) x (年龄)^(-0.203) x (0.742,女性) x (1.212,黑人)(Scr:血清肌酐)
3.肌酐清除率(Cockcroft-Gault)(点击快速计算)
男性:eGFR = (140 - 年龄) x 体重 / (血清肌酐 x 72)
女性:eGFR = (140 - 年龄) x 体重 / (血清肌酐 x 72) x 0.85
4.体表面积(BSA)(点击快速计算)
BSA(㎡) = 0.0061 x 身高(cm) + 0.0128 x 体重(kg) - 0.1529
5.体重指数(BMI)(点击快速计算)
BMI(kg/㎡) = 体重(kg)/ [身高^2(m)]
6.补液公式(成人)(点击快速计算)
(1)根据失水程度估算
轻度失水相当于体重的2-3%;中度失水相当于体重的4%-6%,即2400ml-3600ml;重度失水相当于体重的7%-14%,更重者可达到15%以上。
(2)根据体重减轻量估算
补液量(ml) = [原体重(kg) - 现体重(kg)] x (30~40ml/kg)
(3)根据血细胞比容,适用于估计低渗性失水的失水量
男性:补液量(ml) = [(实际血细胞比容-0.48)/0.48]x体重(kg)x200
女性:补液量(ml) = [(实际血细胞比容-0.42)/0.42]x体重(kg)x200
(4)根据血钠浓度计算,适用于高渗性失水
男性:补液量(ml) = 4 x现体重(kg)x[实测血清钠(mmol/L)-142]
女性:补液量(ml) = 3 x现体重(kg)x[实测血清钠(mmol/L)-142]
7.补钾公式(点击快速计算)
10%
注:成人每日生理需求量为: 10% 氯化 60~70 mL
8.标准体重(IBW)(点击快速计算)
男性:IBW = 50 + 0.9 x (身高-150)
女性:IBW = 45.5 + 0.9 x (身高-150)
9.GRACE缺血风险评估(点击快速计算)
GRACE 缺血风险评估公式考虑了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心率、收缩压、血肌酐水平、 Killip分级、是否有院前
10.平均动脉压(点击快速计算)
平均动脉压 = 舒张压 + 1/3(收缩压-舒张压)
需要查询更多医学计算公式?点击下方链接,进入医脉通医学计算公式工具,1000+公式即可免费查询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