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阐述论文论点时,如何构建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

时间:2024-04-26 11:07:30

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在深入探讨论文写作时曾强调:在阐述论文论点时,构建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这并不仅仅是对相关理论进行简单的罗列,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理论和观点之间的核心差异,那就是系统性。

01

那么,我们首先要探讨的是,理论框架究竟是何物?它与支撑理论之间又有何区别?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让我们先看看网友们如何理解:

网友A提出疑问:是否就是将几个理论融合在一起,共同阐述一个主题?

网友B则给出了更为深入的看法:他认为,在说明主题时,并非简单拼凑理论,而是要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解决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入所需的理论和方法。如果仅仅为了奠定“理论基础”而盲目罗列理论,那就如同药不对症一般,失去了论文的真正意义。

网友C也分享了他的观点:许多学生误以为在论文或研究计划中,只要简要介绍某个理论,就等同于建立了理论框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任何理论框架的应用,关键在于运用该理论背后的推断逻辑。因此,我们需要将理论的主要方面置于具体的研究情境中,进行详细的应用,这包括概念的定义以及操作定义等。

网友D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写论文需要有确凿的依据,而不同的理论可能基于不同的前提假设。写论文的过程,就是在同一前提假设下,将多个理论相互结合,共同阐述同一问题。这些理论所构成的结构和框架,便是我们所说的理论框架。

网友E也分享了他的见解:不同的理论拥有不同的理论框架,其阐述方式也各有千秋。他为我们总结了三种常见的阐述方式:纵向分析,即追溯理论的起源、发展、成熟及展望;横向分析,即对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与整理;以及从大到小的分析方式,即从研究对象理论的外延到内涵,层层深入至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一般而言,我们常采用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理论框架,而从大到小的分析方式则更多地在理论综述阶段得到运用。

网友F则给出了理论框架的明确定义:利用已有的理论对研究中涉及的概念或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阐释,这样的理论便构成了该研究的理论框架。

02

关于理论框架的一些核心理念

首先,理论框架具备系统性。这意味着这些理论与研究问题紧密相连,通过研究问题将这些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你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理论框架绝非是理论的简单罗列。

其次,理论框架是为解决研究问题而服务的。因此,在选择理论时,我们必须根据研究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来筛选相关的理论。如果研究问题涉及到了理论的某一部分,那么我们就应该专注于这一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后续的研究则需要根据这个理论框架进行具体化的分析,因为你的研究是建立在这些理论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些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你的研究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站不住脚。

以上便是我对理论框架的一些基本认识和理解。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欢迎各位补充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