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论文写作技巧】论文写作第二手资料的来源有哪一些?
时间:2024-06-28 10:05:18
学术论文的撰写,应力求在取材、观点和表现形式上均体现出新颖性。信息和材料作为学术论文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一手资料通常通过亲身试验和调查获得,那么,除了第一手资料,我们还能从哪些渠道获取第二手资料呢?以下是对此的详细解析。
信息:
随着现代科学的新发展,科学家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材料、能源和信息是现代科学的三大支柱。科学研究工作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因此,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搜集科技情报、了解科技信息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信息被视为一种资源和财富,只有迅速、准确地掌握有用的信息,才能确保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随笔记录:
笔记是听课或采访时的重要记录工具。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可能会逐渐模糊甚至消失。而笔记则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它是积累材料、贮存材料的好方法。同时,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还能锻炼思维和提升文字表达能力。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包括在书上画记号(如果是自己的书)、摘录、写心得以及编目录等。
检索图书、期刊目录:
目录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等重要信息的工具,它对于引导学者查阅资料具有重要作用。查找图书期刊时,首先需要学会检索目录。图书目录通常按文种编排,每种文字的目录又按查找途径划分为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和主题目录等。期刊目录则一般分为分类目录和字顺目录,分别根据期刊的性质和名字顺序进行排列,以便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查找期刊。
查阅索引:
索引是学习和查索资料的重要工具。它将书报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按一定的方法和顺序排列,以便读者查找书刊中的相关资料。索引能汇集、编排散见于图书期刊中的相关资料,并注明页码、出处,从而引导读者找到所需的资料出处。索引常见于正式出版物,但个人也可以围绕自己的研究和写作范围自编专著索引,这也是搜集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
利用工具书:
无论是读书还是从事科研工作,都离不开工具书的支持。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学习和研究工作都是十分有益的。在搜集和研究资料时,必须了解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并学会熟练运用工具书。工具书的种类繁多,一般包括书目、索引、字典、辞典、年鉴、手册、年表、图谱、百科全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