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论文发表中应极力避免的几种行为
时间:2024-08-20 10:41:30
在论文投稿与发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必须严格避免的行为,以下是我搜集并整理的关于论文发表中应极力避免的行为,希望广大研究生和年轻学者们能够予以高度重视。
一、同时投多个刊物,广种博收
由于审稿需要时间,部分作者可能会心急,希望今天投稿明天就能收到回音。于是,有些“聪明”的作者会将同一篇论文同时投往多个刊物,看哪个刊物先接受就选择在哪个刊物上发表,甚至在选择时还会优先考虑影响因子高的刊物。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它严重浪费了编辑部和审稿专家的精力,对学术界造成了不尊重,同时也损害了自己和研究组的学术声誉。作为导师,应严厉禁止此类行为,研究生们也应自觉遵守,维护学术界的良好秩序。
二、让外国审稿专家帮助改英文
由于英语非我们的母语,部分研究生在撰写英文论文时可能会感到困难。于是,有些研究生会利用国际专家审稿认真的特点,在论文还需要大量修改的时候就匆匆投稿,甚至同时投多个刊物,以期得到审稿专家的修改建议。然而,这种行为同样是不尊重人的表现,也不符合学术道德。我们可以寻求国际同行的帮助,但绝不能以投稿的方式让审稿专家为我们修改论文。
三、忽视审稿意见,直接投其他刊物
当论文被一个刊物拒绝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认真阅读专家的审稿意见,按照意见仔细修改后,再考虑投往其他合适的刊物。然而,有些作者却会忽视审稿意见,一字不改就直接投往其他刊物,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论文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和审稿意见,甚至可能会再次送到曾经审阅过该论文的专家手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审稿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后再进行投稿。
四、稿件未完善,匆匆投稿
由于各种压力,如学生急于发文章拿学位、研究人员急于课题交差、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部分作者可能会在论文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就匆匆投稿。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编辑部和审稿专家的精力,也将自己的学术声誉置于不顾。因此,我们应该在投稿前认真检查论文的每一个细节,确保论文的质量符合发表要求。
五、瞧不起国内文献,故意不引用中文文章
有些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可能会故意不引用中文文章或国内同行的文章,这种行为同样是不尊重前人的工作,有违科研人员的学术修养和学术道德。我们应该在撰写论文时认真查阅国内相关领域的进展,尊重并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维护学术界的良好风气和自己的学术声誉。
总之,从事科学研究需要我们既是作者也是读者和审稿人。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角色,尊重读者、编辑、审稿人以及自己和自己的实验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学术声誉的重要性,它是积累起来的而不是吹嘘或树立起来的。一旦论文发表,它将永远流传下去。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并珍惜自己和自己所在研究集体的学术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