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医生迎来“好消息”,官方发出新方针,部分地区已启动

时间:2024-11-26 09:47:50

资源下沉与整合


医疗设备援助:如达拉特旗的 “行走的医院” 项目,为基层地区免费提供全科医生助诊包、摩托车等,并配套建设健康服务平台和远程会诊系统,助诊包内含多项便携式医疗检测设备,让村医可在田间地头为农牧民开展常规健康检测服务,并能实时将检查结果传至旗级互联网医院,遇疑难杂症还可远程联合会诊。

优质医疗资源:莘县增设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形成 “十五分钟医疗圈”,方便百姓就近看病;并推进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建立对口帮扶协作机制,提升基层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等能力水平,实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统筹医共体内部资源。

专家帮扶指导:邵阳市双清区通过党建赋能,派驻党员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任职指导,与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签订对口合作协议,派出专家到基层卫生院坐诊并组建管理团队;还与高校建立人才合作关系,设立名医工作室,建设共建病房,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人才培养与激励


专业培训:天心区举办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就相关疾病的中医诊疗与适宜技术进行授课,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强化医防融合,发挥中医药优势,此前已累计培训基层医务工作者 600 余人次。

完善机制:六盘水市调整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降低部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检验价格,使乡级医疗机构医务性收入增长,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服务模式创新


家庭医生服务:莘县积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格化,推广健康积分机制,提高群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双清区 12 个基层医疗机构均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由医生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对辖区实行网格化签约服务,上门开展体检、化验等基础诊治,为慢病患者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互联网 + 医疗健康服务:北辰区大力推进 “互联网 + 医疗健康” 向基层延伸,完成预防接种门诊智慧化升级改造,建成智慧化动物致伤门诊,提供 “一站式” 自助服务,还谋划打造区域医控数字化平台等远程信息系统;六盘水市将全市村卫生室纳入城镇职工普通门诊结算,扩大基层医疗保障范畴,为参保人员提供多形式、全覆盖的医疗保障。

分级诊疗制度:北辰区发挥三级医院资源优势,推动 “千名护士” 基层帮扶、百名医师下社区等活动,持续做好远程医疗服务,落实预留总院门诊号源等惠民便民举措,畅通双向转诊和会诊通道,巩固分级诊疗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