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国家基层医疗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时间:2024-11-26 10:39:43

国家基层医疗建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保障健康


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为广大民众提供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使人们在身边就能获得及时的医疗照顾,满足基本健康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基层医疗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疾病管理和监测服务,帮助他们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居民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源头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疾病早期筛查与干预:承担疾病筛查工作,如常见癌症的早期筛查、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普查等,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为患者提供早期干预和治疗的建议,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优化医疗资源


缓解医院压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强基层医疗建设,可以引导一部分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实现分级诊疗,避免患者过度集中于大医院,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资源均衡:有助于改善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的状况。通过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投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水平和服务能力,使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更好地覆盖到农村、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推动事业发展


整合医疗体系:基层医疗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医疗建设能够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实现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效能。

发展相关产业:基层医疗建设的推进可以带动医药、医疗器械、健康管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医疗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培养医学人才:为医学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等,使他们在基层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社会和谐稳定


减轻就医负担:基层医疗服务具有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可以减少交通、住宿等费用,同时,医保政策对基层医疗的倾斜,也使得患者在基层就医能够享受更高的报销比例,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减轻群众的就医经济负担。

增强幸福感:当人们能够方便地获得高质量的基层医疗服务,身体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时,会增强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减少因疾病和医疗问题带来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