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医护人员为何讨厌医院行政?揭秘真相!

时间:2024-12-13 15:33:27

在医疗领域,医护人员与行政人员之间的“矛盾”,似乎已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这种矛盾不仅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摩擦,更深刻地反映了医疗行业内部资源配置、价值认同及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医护人员,作为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他们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工作强度大、压力高是常态。特别是在紧急和重症情况下,医护人员往往需要连续作战,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相比之下,行政人员的工作节奏相对稳定,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加上偶尔的双休日,使得他们在工作时间上显得更为“优渥”。这种表面上的工作时间差异,无形中加剧了医护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感,认为行政人员享受了相对轻松的工作条件,却能获得不相上下的薪酬待遇。

仅将问题归咎于工作时间的不同是片面的。实际上,医院内部的薪酬分配体系也是导致双方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些医院中,尽管行政人员的绩效奖金可能基于全院的平均绩效来计算,但这种“平均化”的做法忽略了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责任大小以及实际贡献的差异。医护人员往往认为自己在一线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和责任,而行政人员的绩效却未能体现出相应的差距,这种不公平的感觉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行政人员在医院中的角色定位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理想的情况是,行政应当作为医疗服务的有力支持,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确保医疗活动的顺畅进行。然而,现实中部分行政人员可能更多地关注于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的执行,而忽视了对医护人员实际需求的响应和支持。这种“管理”而非“服务”的角色错位,使得医护人员感到被束缚,进而对行政人员产生不满。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首先,医院管理层应当重新审视并调整薪酬分配体系,确保其能够更加公平、合理地反映不同岗位的价值和贡献。其次,加强行政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服务意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以医护人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成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支撑。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医护人员与行政人员之间的理解和协作,共同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医护人员与行政人员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文化建设来平衡双方的利益诉求,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既尊重医护人员辛勤付出,又能充分发挥行政人员管理效能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