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冬季药膳进补:你吃对了吗?揭秘正确方法!

时间:2024-12-24 14:24:35

冬季进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养生方式,药膳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备受青睐。但是,药膳并非人人适用,盲目跟风可能会适得其反。下面将详细探讨冬季进补吃药膳需要注意的事项:

了解体质,对症进补

气虚体质:常感乏力、气短,适合用北芪、党参炖鸡汤,益气健脾。

阴虚体质:易“上火”,适合饮用枸杞菊花茶,滋阴清虚热。

阳虚体质:手脚冰凉,适合韭菜炒蛋或当归生姜羊肉汤,温阳补血。

特禀体质:易过敏,饮食需滋阴清热,避免辛辣和海鲜。

瘀血体质:气血不通,适合当归田七乌鸡汤,活血止痛。

平和体质:无需特别进补,保持平衡膳食即可。

痰湿体质:易生痰,适合陈皮煲汤,健脾祛湿。

湿热体质:易困倦,适合荷叶薏苡仁煲水,清热祛湿。

选择食材,科学搭配

温性食材:如羊肉、牛肉、鸡肉等,有助于提高机体耐寒能力。

滋补药材:如人参、白术、红枣等补气药,杜仲、核桃仁等补阳药。

活血化瘀:如当归、田七等,适用于瘀血体质者。

滋阴润燥:如百合、麦冬、玉竹等,适合阴虚体质者。

合理烹调,注重方法

炖煮法: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适合需要长时间炖煮的药膳。

泡茶法:如枸杞菊花茶,简单方便,适合日常饮用。

炒菜法:如韭菜炒蛋,适合快速制作的药膳。

注意禁忌,避免误区

避免过量:药膳虽有滋补作用,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避免单一:长期食用同一种药膳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

避免忽视个体差异:不同体质的人对药膳的反应不同,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结合运动,增强体质

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动静结合:冬季运动不宜过量,以微汗为宜。

保暖防寒,保护阳气

注意保暖:特别是颈部、肩膀、腹部、腰膝、背部和足部。

热水泡脚:每晚用热水泡脚20分钟,可有效疏通足部经脉。

调整作息,保证休息

早卧晚起:顺应冬季闭藏的特点,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过劳:过度劳累会耗损阳气,应适当休息。

在享受药膳带来的益处时,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咨询专业:在制作和食用药膳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或营养师的意见。

记录反应:记录食用药膳后的身体反应,以便及时调整。

冬季进补吃药膳是一门科学,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搭配。通过了解体质、选择合适的食材和药材、注意烹调方法和禁忌,结合适当的运动和保暖措施,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