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执业药师挂证风波,检察院如何立案?

时间:2024-12-25 17:05:50

执业药师“挂证”现象,即执业药师将自己的执业资格证书挂在药店,而实际上并不在岗履职,这种行为在药店行业中屡见不鲜。然而,这一看似无害的行为实则暗藏多重隐患,不仅威胁到公众的用药安全,更触犯了法律法规,最终可能引发检察院的立案调查。

执业药师作为药品零售环节的关键一环,承担着保障药品质量、指导合理用药的重要职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以确保药品销售过程中的专业性和安全性。但近年来,随着药店数量的激增和执业药师资源的相对短缺,一些药店为了应对检查或降低成本,选择通过支付费用的方式吸引执业药师“挂名”,而药师本人则无需实际到岗工作。这种现象在一些地区尤为普遍,形成了一条隐蔽的产业链。

“挂证”之风的盛行,直接削弱了药店的专业服务能力。执业药师不在岗,意味着当顾客需要专业咨询或紧急救助时,可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增加了用药风险。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部分药店可能在药师不在场的情况下违规销售处方药,进一步加剧了药品滥用的风险。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行为破坏了医药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对那些严格遵守规定的药店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针对这一乱象,国家相关部门已多次出台政策予以打击。2024年,国家药监局发布新规,明确禁止执业药师“挂证”行为,并要求药店严格落实执业药师“挂牌上岗”制度。同时,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包括撤销执业药师注册证、罚款乃至追究刑事责任等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多地检察院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公益诉讼等方式推动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以河北省临西县为例,该县检察院依托数字模型搭建平台,精准筛查出一批涉嫌违法“挂证”的执业药师和药品经营企业,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督促其加强监管。经过一系列努力,不仅有效遏制了“挂证”现象的发生,还提升了全县药品零售行业的整体水平。同样地,湖北鹤峰县检察院也针对人大代表反映的药店执业药师缺位问题展开调查,发现多家连锁药店存在执业药师不在岗且违规销售处方药的情况后迅速行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了公众用药安全。

除了官方层面的努力外,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呼吁共同抵制“挂证”行为。有专家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执业药师的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该领域;同时也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执业药师“挂证”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问题,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利益得失,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福祉。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这片滋生违法行为的土壤让每一家药店都能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