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揭秘!
时间:2025-01-03 14:28: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诊断和治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症状评估、肺功能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患者还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症状通常在活动后加重,并可能伴有胸闷感。早期识别这些症状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是否有吸烟史或其他已知的危险因素,如长期暴露于粉尘或化学物质等。此外,医生还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肺部呼吸音是否异常。
肺功能测试是诊断慢阻肺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测量患者在吸入和呼出空气时的速度和量,可以评估气流受限的程度。常用的肺功能测试包括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如果FEV1/FVC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存在气流受限。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帮助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并评估肺部结构的变化。
一旦确诊为慢阻肺,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基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轻度至中度慢阻肺患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炎药物。重度慢阻肺患者可能需要氧疗或无创通气支持。
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重要的一环。戒烟是控制慢阻肺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因为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肺部组织,加速疾病的进展。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肺功能和身体耐力,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定期随访和监测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并进行必要的肺功能测试和其他相关检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早期识别症状、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