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泡脚虽好,这5类人泡需小心!

时间:2025-04-25 16:18:41

在民间,素有“热水泡脚,赛吃补药”的说法。泡脚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式,备受许多人青睐,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等诸多益处,让忙碌一天的人们能在温热的水中舒缓身心。然而,就像许多养生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一样,泡脚虽好,但也有一部分人群需要谨慎对待,否则可能适得其反,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不得不提的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神经和血管病变较为常见。他们的足部感知温度的能力往往会下降,对水温的敏感度不如常人。这就导致在泡脚时,很容易因为无法准确判断水温而烫伤。一旦烫伤,伤口又极其容易感染,而且愈合速度缓慢。因为高血糖环境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一个小小的烫伤可能就会引发严重的足部感染,甚至发展成糖尿病足,严重时面临截肢的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泡脚时一定要格外小心,最好先用手腕内侧试水温,确保温度适宜,并且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

静脉曲张患者同样要谨慎泡脚。这类患者的静脉瓣膜功能出现问题,血液本就容易淤积在下肢,导致腿部静脉迂曲、扩张。热水泡脚时,温热的刺激会使下肢血管进一步扩张,虽然短时间内可能感觉舒适,但随后会导致更多的血液淤积在下肢,加重腿部肿胀、酸沉的症状,而且长期如此,还可能促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增加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所以静脉曲张患者泡脚要慎重考虑,必要时可以咨询医生的建议。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属于需谨慎泡脚的群体。当双脚浸入热水中时,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大量的血液会涌向下肢,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这可能会造成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比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发作的情况;而脑动脉硬化的患者,也容易因脑部缺血而引发头晕、头痛等不适,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这类患者在泡脚时要控制好水温和时间,并且身边最好有人陪伴,以防出现突发状况。

脚部有外伤或者皮肤病的人群也不适合随意泡脚。如果脚部有伤口,泡脚容易引发感染,破坏原本的愈合环境,使伤口不易恢复,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炎症。而像足癣等皮肤病患者,热水泡脚可能会刺激皮肤,导致瘙痒、破损加重,同时真菌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下更容易滋生繁殖,使得病情反复且难以治愈,所以这类人群应先积极治疗伤病,等到恢复后再合理泡脚。

还有儿童也不宜经常泡脚。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器官和系统都较为稚嫩。经常用热水泡脚,可能会影响孩子足部的发育,因为高温会改变足部韧带、肌肉等组织的生长环境,长期下来不利于足部正常形成和骨骼发育,偶尔泡泡脚无妨,但切不可过于频繁,要把握好度。

泡脚虽然是一种不错的养生保健方式,但以上这五种人群一定要谨慎为之,清楚认识到自身身体状况与泡脚之间的关联,避免因不当泡脚而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在享受泡脚带来的放松的同时,更要守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