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药企政策驾考指南:从新手到老司机的合规突围路径
时间:2025-06-03 17:36:50
在医药行业的赛道上,创新型药企如同新手司机,面对政策关卡时往往手足无措。行业监管体系宛如一套严密的“驾驶考核制度”,从企业立项到产品上市,每个环节都设有需要跨越的合规门槛。本文将通过驾考视角,解析药企在政策迷宫中的突围路径。
一、科目一:政策认知考试——准入规则深度解码
创新型药企首次申报常陷入“看不懂题”的困境。药品注册核查要点如同交规考试,既考查企业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基础理解,又要求掌握动态更新的现场检查标准。例如2022年试行的《药品注册核查要点与判定原则》,明确要求商业化生产线需具备持续稳定生产能力,这相当于要求学员掌握“实际道路驾驶技能”而不仅是理论。初创企业需组建专项团队研究政策,建立政策映射表,将法规条款转化为企业内部操作指南。
二、科目二:场地驾驶——研发与生产的双重考验
IND申报流程堪比驾考中的场地考试,需要精准完成多个技术动作的组合。某生物制药企业曾因未预判审评要点,在临床试验阶段遭遇“压线扣分”——其研发数据完整性不足导致审评延期12个月。这提示企业需像练习倒车入库般反复模拟审批流程:从前期准备、材料编制到动态跟踪,每个环节都要建立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值得注意的是,大型药企通常配备专业申报团队,而中小企业可考虑借助CRO机构实现“考前集训”。
三、科目三:道路实战——全生命周期合规管理
药品获批上市只是拿到“驾驶证”,真正的考验在于常态化运营。GMP认证相当于“年度审验”,要求企业保持生产质量体系持续合规。某中小企业曾因忽略《药品检查管理办法》第四条关于质量追溯的规定,在飞行检查中被责令整改,这正是典型的“上路后忘记交规”案例。建议企业建立政策雷达系统,通过智能监测平台实时追踪国家药监局动态,将政策变动转化为内部预警机制。
四、特殊路况:政策适配性难题破解
不同规模企业面临差异化政策挑战,如同不同车型的驾驶要求。初创企业常困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七条关于创新药定义的严格界定,其研发成果易被误判为“改装车辆不符合标准”;大型企业则需要应对集采政策带来的成本控制压力,这类似“新能源车必须通过能耗测试”。针对性的突围策略包括:微型企业采用“联合申报”模式分摊合规成本,中型企业构建政策沙盒进行创新试错,头部企业则需要建立政府事务部专职解读政策风向。
在这场没有终点的政策驾考中,药企需要同时提升“理论素养”和“实操技能”。通过建立政策知识库、模拟审批系统、合规风险评估模型三大核心工具,企业方能从新手学员成长为“老司机”。未来随着真实世界数据应用、AI审评等新规落地,政策考试的难度系数将持续升级,但这也是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