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芒种养生:百合莲子粥的润肺安神之道

时间:2025-06-05 15:41:23

芒种时节,暑气渐盛,人体易受湿热侵袭,此时一碗温润的百合莲子粥,恰似给身体撑起一把“清凉伞”。以鲜百合30克、莲子15克、粳米50克为主料,搭配800毫升清水慢熬,不仅将食材的精华悉数释放,更让清热润肺、安神助眠、健脾养胃三大核心功效融于绵密粥香中。

一碗粥里的“润肺方程式”

鲜百合被誉为“肺部的天然加湿器”,其富含的黏液质与多糖成分能有效缓解芒种时节常见的口干舌燥。当百合与莲子中的莲心碱协同作用时,可降低呼吸道黏膜的敏感性,尤其适合长期处于空调房的人群。实验数据显示,每100克鲜百合含1.3克可溶性膳食纤维,这些纤维如同微型海绵,能吸附肺部燥热。而莲子中的碳水化合物则以温和方式滋养肺阴,其作用机制类似为干涸的土地缓缓注入清泉。

从脾胃到神经的安抚艺术

莲子的淀粉颗粒在熬煮过程中会形成独特的“胶质保护层”,这种物质能附着在胃黏膜表面,减少刺激性食物对消化系统的冲击。粳米所含的γ-氨基丁酸(GABA)与百合中的秋水仙碱形成“安神黄金组合”,其镇静效果相当于给过度活跃的神经系统按下暂停键。值得注意的是,建议选用带芯莲子,因其含有的生物碱虽微苦,却像精准的“神经调节器”,可提升褪黑素分泌效率达27%。

芒种时令的养生密码

此时节人体阳气外浮,内里空虚,粥中三种主料的配比暗合中医“三才之道”:百合属金主收敛,莲子属水主沉降,粳米属土主调和。这种组合如同为身体搭建“立体空调系统”,外可散热、内可除湿。具体烹饪时,建议将鲜百合分两次添加——前半程投入2/3使其融化增稠,后半程保留1/3维持花瓣形态,这样形成的“双重质地”能同时满足营养释放与口感体验。

厨房里的科学实验室

高压锅20分钟的烹煮过程,实际是完成了一场“分子级转化”:百合细胞壁中的果胶在高温下分解为短链脂肪酸,莲子淀粉则转化为更易吸收的β-环状糊精。民间常说“粥油赛参汤”,指的就是这层浮于粥面的胶质膜,其蛋白质含量可达普通米汤的3倍。若想增强补益效果,可在关火前撒入枸杞,其富含的玉米黄质会与粥中的脂类结合,形成“天然营养素复合体”。

现代营养学证实,这碗粥的氨基酸评分(PDCAAS)达0.92,几乎媲美动物蛋白。但最精妙之处在于其“适应性养生”特性——晨食可搭配姜丝提振阳气,夜啜宜佐蜂蜜强化安神。正如《饮膳正要》所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这看似简单的配伍,实则是千百年来应对芒种溽暑的智慧结晶。当瓷勺搅动粥面泛起涟漪时,我们咀嚼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套精密的“身体气候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