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布洛芬使用指南与禁忌

时间:2025-06-18 10:18:22

在疼痛管理领域,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是平衡疗效与安全的关键。以布洛芬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抗炎、镇痛、解热的多重作用,成为家庭药箱的常备选择。但药物如双刃剑,精准使用方能发挥最大价值。

剂量把控:从毫克到时间间隔的精确计算

成人单次服用布洛芬的推荐剂量为200-400毫克,每日总量不超过1200毫克(即1.2克),相当于每4-6小时可重复用药一次,但24小时内用药次数不宜超过4次。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剂型如片剂、缓释胶囊的规格差异较大——例如0.1克规格的片剂需一次服用2片才能达到基础剂量。对于儿童群体,剂量需按体重精确折算,通常为5-10毫克/公斤/次,且必须避免与成人用药混淆。这种精细化管理如同烹饪时的盐量控制,微量差异可能彻底改变最终效果。

禁忌人群:当止痛可能变成“致痛”

妊娠期女性尤其需要警惕,布洛芬可能干扰胎儿心血管发育,增加早产风险;哺乳期母亲服药后,药物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肝肾功能不全者犹如“超负荷运转的过滤器”,难以代谢药物成分,易导致毒性蓄积。更特殊的是对阿司匹林等NSAIDs过敏的人群,可能引发从皮疹到休克的连锁反应。这些禁忌症像隐藏在身体里的“红色警报线”,触碰前必须全面评估。

症状适配:止痛药的“靶向治疗”特性

布洛芬对炎症性疼痛如关节炎、痛风具有独特优势,其作用机制类似于“精准灭火器”,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缓解红肿热痛。而针对痛经这类与激素相关的疼痛,它通过减少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分泌发挥作用,效果优于单纯镇痛的对乙酰氨基酚。但需注意,感冒发热用药不宜超过3天,慢性疼痛连续服用不超过5天——超过此时限如同“透支信用卡”,可能引发胃出血等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的潜在风险与替代方案

当布洛芬与抗凝药华法林同服时,出血风险会像叠加的积木般陡然增高;与利尿剂合用则可能削弱降压效果。对于轻度头痛或发热,物理降温、局部热敷等非药物手段可作为“缓冲垫”。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建议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尝试,如同“试探水温”般逐步调整。

疼痛管理的终极智慧在于理解:药物是工具而非答案。掌握剂量红线的同时,更要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当疼痛持续或加剧时,及时就医远比自行加量更安全。毕竟,真正的“止痛”不仅是缓解症状,更是消除背后的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