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混合毛玻璃结节的危险信号与应对
时间:2025-06-24 14:12:39
在体检报告或胸部CT检查单上,“肺结节”三个字常让人心头一紧。尤其当医生特别标注“混合毛玻璃结节”时,更会强调“密切随访”甚至“尽快干预”。这种结节究竟特殊在哪里?为何让医患双方都如临大敌?
看似“荷包蛋”,暗藏玄机
混合毛玻璃结节在影像学上呈现独特的“荷包蛋”样结构:半透明的磨玻璃成分如同蛋清,包裹着中央致密的实性成分(蛋黄)。这种“不纯粹”的形态,恰恰是危险信号——磨玻璃区域可能代表癌细胞沿肺泡壁生长,而实性成分则提示肿瘤已形成密集的侵袭性病灶。研究显示,这类结节虽仅占检出肺结节的10%左右,但恶性概率显著高于纯磨玻璃或纯实性结节。
恶性风险的“三重警报”
首先,生长速度更具侵略性。与生长缓慢的纯磨玻璃结节不同,混合型结节一旦恶变,实性部分可能快速扩张,如同棉花团中突然冒出的坚硬石块。其次,病理类型更危险。混合型常对应浸润性腺癌,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存在转移风险。第三,隐匿性强。小于6毫米的混合结节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咳嗽,直到实性成分超过5毫米才引起明显症状。
科学应对:从监测到干预
发现混合毛玻璃结节不必恐慌,但需严格遵循分层管理策略。对于直径<6毫米的低风险结节,每年一次低剂量CT足矣;若实性成分≥6毫米或总直径>8毫米,则需缩短至3-6个月复查。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结节稳定,医生也可能建议药物干预(如抗炎治疗),以排除感染或炎症导致的假性混合征象。
当随访中出现**“红色信号”**——如实性成分占比增加、结节边缘毛刺样改变或血管穿行——微创手术切除便是最佳选择。早期干预的5年生存率可超过90%,远超进展后的治疗效果。
读懂报告关键词
面对CT报告,可重点关注以下术语:
“部分实性”:等同于混合毛玻璃结节,需明确实性成分比例
“随访间隔缩短”:提示恶性特征较明显
“GGN伴实变”:国际通用表述,强调混合性特征
健康无小事。每一次随访复查,都是与潜在风险的赛跑。正如一位资深胸外科医生所言:“混合毛玻璃结节像一颗未爆弹,我们既要避免过度治疗,更要警惕错失黄金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