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2025医药领域:ADC药物与突破性疗法加速发展

时间:2025-07-03 09:13:08

2025年上半年的医药领域如同一场加速冲刺的科技马拉松,偶联药物(ADC)与突破性疗法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从跨国药企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到FDA接连放行的创新疗法,行业正以“分子级”的精准度改写治疗格局。以下从临床突破与商业合作两大维度,梳理这半年的关键进展。

跨国药企的“黄金联姻”:ADC药物合作规模再攀高峰

偶联药物领域最引人瞩目的合作当属普众发现与丹麦Adcendo公司达成的超10亿美元交易。双方将共同开发抗癌ADC药物ADCE-T02,其中普众发现保留大中华区权益,并通过里程碑付款机制实现全球利益共享。这种“分蛋糕”模式正成为行业新常态——本土企业凭借研发实力拿下区域市场,国际巨头则通过资本杠杆扩展管线。无独有偶,三生制药将抗癌药SSGJ-707的海外权益以首付12.5亿美元、总价60亿美元的代价授权给辉瑞,创下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新纪录。这些交易背后,是跨国药企对中国研发能力的认可: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的临床前药物合作,以及辉瑞等国药巨头在华研发投入的加码,都印证了这一点。

FDA的“绿灯潮”:50%新药改写治疗标准

监管层面,2025年上半年堪称“first-in-class”药物的丰收季。美国FDA批准的创新药中,半数属于全新作用机制的突破性疗法,这一比例创下历史新高。在癌症领域,Datroway凭借针对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显著疗效,仅用4个月就获得优先审评资格,预计三季度获批后将填补晚期肺癌患者的迫切需求。而糖尿病领域的新药则通过模拟肠道激素的“智能开关”机制,实现了血糖控制与减重的双重收益。这些进展犹如医疗版的“智能手机革命”——不仅解决核心问题,更通过多靶点协同带来附加价值。

AI+偶联药物: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超车道”

技术融合正在重塑研发逻辑。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的合作中,人工智能被用于筛选临床前ADC药物的抗体-毒素组合,将传统需数年的靶点验证压缩至数月。这种“AI化学家”的介入,使得像ADCE-T02这类分子能快速进入人体试验阶段。业内专家比喻:如果说传统研发是手工雕刻,AI辅助则相当于3D打印——不仅速度快,还能探索人类难以想象的分子结构。

商业与科学的“双螺旋”

回望这半年,超10亿美元的合作已从“天文数字”变为行业基准价。辉瑞收购三生制药权益的60亿美元潜在总额,相当于一家中型生物科技公司的市值;而普众发现的里程碑付款设计,则像一份“对赌协议”,将研发风险转化为共赢机会。这种资本与创新的深度绑定,正推动偶联药物从 niche领域(小众市场)迈向主流:目前全球在研ADC项目超过300个,其中三分之一涉及中国药企。

站在年中时点展望,偶联药物的竞争已进入“纳米级”精度——不仅要解决毒素递送效率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还需在商业化层面构建全球协作网络。当跨国药企将中国视为创新策源地而非单纯市场时,这场关乎生命的科技竞赛,正在改写医药产业的全球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