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疱疹性咽峡炎快速诊治秘籍!必看要点

时间:2024-12-27 10:25:38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在儿童中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通常由肠道病毒引起,尤其是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交替之时。由于其高度的传播性,了解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治要点对于有效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症状至关重要。

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咽痛、流涎、拒食以及呕吐等症状。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表现为食欲下降和哭闹不安。这些症状的出现,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如近期内有无接触过类似病例,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初步判断。然而,最终确诊仍需通过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及PCR技术等方法来确定病原体类型。

治疗方面,疱疹性咽峡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一个综合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口腔护理、退热治疗和支持治疗等措施。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可以用于重症病例的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并减轻症状。口腔护理也非常重要,可以使用含有消炎镇痛成分的喉咙喷雾剂来缓解喉咙疼痛,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继发感染。此外,适当的退热药物可以帮助控制体温,减少因高热引起的不适感。支持治疗则强调充足的休息和补充营养,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家庭护理在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应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并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精和烟草等刺激物的摄入,有助于减少疼痛和促进溃疡的愈合。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劳累,也是加速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预防措施是控制疱疹性咽峡炎传播的重要环节。家长和孩子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及外出回家后。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特别是在疾病高发季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接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这对肠道病毒A71所致的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加强对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知道其识别方法及传播途径,一旦怀疑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要做好隔离措施,尽早到医疗机构诊治,预防传染的扩散。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也是抵御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但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科学合理的治疗,大多数患儿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保护儿童远离疱疹性咽峡炎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