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出版部门: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48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48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99首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骨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国际刊号:11-2483/R
- 国内刊号:11-2483/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三角肌外侧入路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肩峰下经三角肌外侧分离入路,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对26例闭合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三角肌外侧入路应用锁定钢板进行骨折固定,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8~76岁,平均58岁。骨折类型按照Neer分型:2部分骨折7例,3部分骨折15例,4部分骨折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d,平均5.6d。术后对骨折愈合......
作者:杨育生;马海涛;毕大卫;朴民声;许桦 刊期: 2014- 03
-
人脱细胞半月板的制备
目的:研究人脱细胞半月板的制备及其形态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切取人半月板制备人脱细胞半月板,用HE、甲苯胺蓝、天狼星红、番红花O、AB染色和Hoechst-33258染色等方法进行定性检测,扫描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用生物力学机测定其在不同压缩比率下的瞬时形变恢复率,大形变恢复率及大受压强度。结果:各种染色均显示细胞陷窝内已无细胞结构,Hoechst-33258染色显示无细胞残留,天狼星红染色为......
作者:周预;刘玉杰;黄靖香;王瑞;臧磊;海涌 刊期: 2014- 03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激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激素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内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Cbfαl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5只,体重0.9~1.3kg,腹腔注射麻醉后,无菌条件下作胫骨和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抽取骨髓血,分离出BMSCs,体外培养并传代,取第3代生长状态良好的BMSCs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羟基红花......
作者:万甜;吴敏瑞;齐振熙 刊期: 2014- 03
-
TK/GCV系统对骨肉瘤MG-63细胞杀伤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TK/GCV系统对骨肉瘤MG-63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所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脂质体介导TK基因体外转染骨肉瘤MG-63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是否成功,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的转染效率。将未转染的骨肉瘤MG-63细胞分为3组,实验1组用转染TK/GCV的细胞上清液与原培养液按1/10、1/7、1/5、1/2比例混和液培养;实验2组用0.22μm滤器过滤的......
作者:张桦栋;吕智;冯毅;刘小丽;侯慧铭 刊期: 2014- 03
-
高龄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意外5例报告
随着我国跨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骨折越来越多。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加之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骨折,特别是桡骨远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10%~20%[1]。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有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外固定架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2]。大部分经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而取得良好的效果[3-4]。笔者自2001年至2013年经手法整复桡骨远端骨折约300余例,其中手法整复意外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晶飞 刊期: 2014- 03
-
MicroRNA在无菌性松动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的小分子RNA,在基因的表达调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miRNA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磨损微粒诱导的持续性炎症反应以及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或成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减少是无菌性松动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而新研究表明,持续性炎症反应,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分化与miRNA有着密切的关联,提示miRNA在无菌性松动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国印;王瑞;赵建宁 刊期: 2014- 03
-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具破坏性的结局,多个相互作用的危险因素对其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人在40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机能开始逐渐衰退,开始出现如腰酸、背痛、下肢抽筋、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与肾虚、肝虚、脾虚、血瘀等中医证候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对骨折的发生有一定的早期提示作用。现有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多是基于现代医学危险因素开发而成,缺乏骨质疏松性骨折证候学方......
作者:申浩;谢雁鸣 刊期: 2014- 03
-
基于疼痛特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个体化疾病诊断
疼痛是所有腰腿痛病例共同的临床症状,但疼痛的病因、病理、部位(范围或区域)、强度、性质、演变情况和影响因素等具有一定的特点与规律。这些个体化差异既是特定疾病临床诊断的首要依据,也是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在明确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基础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尚须进一步区别典型与非典型、单纯与复合、普通与特殊等个体化疾病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个体化疾病治疗方案。......
作者:黄仕荣;石印玉;詹红生 刊期: 2014- 03
-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名单
......
作者: 刊期: 2014- 03
-
腕舟状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舟状骨骨折非常常见,占所有腕部骨折的60%~70%,其中19%为隐匿性[1],容易漏诊。由于舟骨在腕部的特殊位置,骨折后难以获得稳妥的固定,加之其特殊的解剖及血液供应特点,易致骨不愈合,甚至骨缺血性坏死。研究表明舟骨不愈合会导致腕骨塌陷和创伤关节炎,因此,建议对所有的舟骨不愈合进行治疗,包括没有症状的患者[2-3]。尽管舟状骨骨折的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内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采用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
作者:高伟阳 刊期: 2014- 03
动态资讯
- 1 三步正骨手法整复尺桡骨中下段双骨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2 两种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比较
- 3 中药内服治疗早中期脊柱脊髓损伤
- 4 《中国骨伤》2007年第8期继续教育试题
- 5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韧带损伤的X线影像学特点研究
- 6 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对照试验
- 7 下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
- 8 导向器结合钉道内壁探查法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应用研究
- 9 手法治疗伴有类冠心病症状的胸椎后关节紊乱症
- 10 左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完全性脂肪栓塞综合征1例
- 11 嗜水气单胞菌引起伤口感染一例
- 12 前交叉韧带胫骨附丽处撕脱骨折髌下微创治疗
- 13 闭合性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4例
- 14 黄连润肌膏治疗褥疮
- 15 小切口在足骨科的运用
- 16 微创钢板接骨术在胫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 17 外展后伸膝压牵引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
- 18 《中国骨伤》2009年第12期继续教育试题
- 19 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
- 20 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或3部分骨折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