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果树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出版部门: 《中国骨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483/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48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99首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骨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骨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果树
  • 主办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国际刊号:11-2483/R
  • 国内刊号:11-248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提名奖(99首届)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中国骨伤杂志2016年第8期文章
  • 钢板结合异体骨板对粉碎性Vancouver B1型假体周围股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钢板结合异体骨板对严重粉碎性VancouverB1型假体周围股骨骨折的疗效,评价其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钢板-钢丝系统结合异体骨板治疗严重粉碎性Vancouver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56~74岁,平均62.52岁.所有患者采用长的钢板、钢丝及长度合适的异体骨板.以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通过数字化X线摄......

    作者:陈奇;陈卫;丁真奇;刘国浚;高建廷;刘炎 刊期: 2016- 08

  • Endobutton与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与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3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患者,按术中内固定材料,分为皮质螺钉内固定(A组)和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固定(B组).其中A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9~63岁,平均(37.90±4.67)岁;左侧14......

    作者:楼宇梁;洪建军;邵希文;卢晓郎;郑亦静;赖红燕 刊期: 2016- 08

  • 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观察比较

    目的:通过对大样本的初次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描述初次髋、膝关节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解剖分布.方法: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行初次全髋、膝关节置换术1686例患者,其中THA928例,TKA758例.所有患者术前、出院前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术中常规使用抗纤溶药,术后抗凝14d.统计分析术后血栓发生类型及其解剖分布.结果: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8例,30例出......

    作者:谢锦伟;岳辰;马俊;沈彬;杨静;周宗科;康鹏德;裴福兴 刊期: 2016- 08

  •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在学习曲线阶段的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anteriorapproach,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评估微创直接前入路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中的运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48例股骨头坏死FicatⅢ或Ⅳ期患者,患者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其中DAA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

    作者:俞银贤;易诚青;马金忠;王秋根 刊期: 2016- 08

  • 氨甲环酸的不同给药方式对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出血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68例,均接受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静脉应用组(A组)和局部应用组(B组).A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0±6.4)岁,血红蛋白(121.33±8.15)g/L,红细胞比容(0.470±0.039)L/L;B组男18例,女16例,平均......

    作者:倪进荣;王立新;陈新军 刊期: 2016- 08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人工真皮治疗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人工真皮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15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55岁,平均32.5岁;车祸伤8例,机器绞伤2例,碾压伤5例;单纯的肌肉软组织外露8例,肌腱外露2例,骨外露5例.清创后VSD覆盖创面并持续负压引,Ⅱ期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再次VS......

    作者:宋永焕;李士;林大木;李晓阳;周飞亚;陈一衡;陈星隆;李志杰;高伟阳 刊期: 2016- 08

  • 改良肱骨后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目的:总结应用改良肱骨后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26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应用改良肱骨后入路行内固定治疗,男17例,女9例;年龄24~50岁,平均(37.1±1.5)岁.肱骨骨折后至手术时间8h~6d,平均(3.3±0.6)d.肘关节功能按Morrey和Bryan提出的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来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无神经损伤与伤口感染.术后......

    作者:张功林;甄平;陈克明;赵来绪;杨军林;周建华;薛钦义;马喜林 刊期: 2016- 08

  • 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目的:探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3~70岁,平均(38.4±7.7)岁.左膝7例,右膝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7例,平地跌倒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d,平均5.6d.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9.7个月.术后行膝......

    作者:陈红卫;王子阳;李军;赵胜春 刊期: 2016- 08

  • 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应用骨搬移技术治疗38例胫骨骨缺损患者,男26例,女12例;年龄36~66岁,平均49.0岁;均为开放性胫骨骨折.38例患者骨缺损长度为4~9.6cm,平均5.2cm,术后及时调整力线及搬移速度,患者坚持负重.结果:3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7~36个月,平均24.0个月.19例患者对合端自然愈合,其......

    作者:郭志民;上官天丞;张萌;田胜 刊期: 2016- 08

  • 脊髓损伤后脂质蓄积对损伤灶自发荧光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鼠脊髓损伤后损伤灶的脂质蓄积与自发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探索硫酸铜能否消除脊髓损伤灶的自发荧光.方法:选取鼠龄8~12周,体重18~24g的野生型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与脊髓损伤组(32只).脊髓损伤组于损伤后1、2、4、8周分别随机抽取8只处死,以损伤灶为中心取脊髓组织标本行冰冻切片(正常对照组取相同节段的脊髓,标本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进行后固定),在荧光显微镜的绿色通......

    作者:郭磊;程志坚;张舵;常素娥;贺西京 刊期: 2016- 08